台中一名21歲青年未曾申報戶口,引起社會關心黑戶人口。失聯移工在台灣出生的小孩占黑戶人口大宗,約850人,母親沒有合法身分,「黑戶寶寶」也無法納健保。有移工為癌女求醫,長途跋涉7小時。
台灣逾800名「黑戶寶寶」無身分和健保
台灣強調人權立國,並於2014年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國內法化,展現對兒童權益的重視。但對失聯移工及其子女而言,當他們有就醫需求時,這些承諾卻常常難以落實。
移民署統計,截至今年3月,台灣約有9萬2000名失聯移工。許多人是因工作上的各種困境,加上無法自由轉換雇主,最終選擇失聯,在非正式就業市場謀生,這使他們處於制度邊緣的三不管地帶,連在台灣出生的孩子也無法納入健保。
失聯移工生病時多半不敢就醫,主要是擔心因此被查獲而遭遣返,影響自己與家人的生計。根據勞動部說明,依法律規定,失聯移工一旦經查獲,不僅會被強制遣返,也永久不得再來台工作。
法律邊緣奔波 懷孕不敢產檢
目前由非政府組織「關愛之家」收容的印尼失聯移工妮莉(Neri)就曾面臨這樣的恐懼。她日前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回憶,幾年前到台中一家醫院待產時,醫院將她通報給移民署。
她說:「移民署派人來醫院接我和我的兒子,因為我剛生完孩子,他們讓我待在外面3個月(指暫緩逮捕),但我不想自首,所以我又逃跑了。」她還說,因為害怕被抓,懷孕期間她未曾做過任何產檢。
關愛之家主任王冠婷表示:「醫療院所不是通報(失聯移工)的責任單位,其實不通報也沒有罰則,不會被追究責任。」不過她說,大部分的醫療院所還是會通報,這樣不但有利追蹤小孩日後的成長,也能避免失聯移工透過口耳相傳,集中到特定醫院就醫。
王冠婷指出,多數失聯移工仰賴關愛之家等社福團體協助就醫,通常由團體人員陪同前往熟悉的醫院,以避免遭到通報,但這種做法可能導致就醫延誤,對孩子的健康造成風險。
癌女生病求醫無門 長途跋涉7小時
失聯移工尤莉(Yuli)就是因關愛之家的協助,才終於為罹患腦癌的女兒找到願意收治的醫院。
2021年11月,尤莉在台中梨山的果園工作,3歲的女兒莫札(Mozha)突然生病了,且病情急劇惡化,當地卻沒有一家醫院願意醫治莫札。
「我不知道要帶她去哪裡看醫生。她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到市區也找不到醫院要收她」,尤莉說。情急之下,她想起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曾安排她產檢,於是打電話向楊求助。
電話那頭,楊婕妤急切地說:「趕快把小孩帶來。」但從梨山到最近的台鐵或高鐵台中站,至少得耗上3小時車程,對收入有限的尤莉而言,高鐵票價也是一筆沉重負擔。
她只能繞遠路,先搭客運到宜蘭,再轉車到台北,7個多小時才抵達關愛之家的文山服務處。
關愛之家協助莫札前往萬芳醫院就醫,檢查後發現她的大腦與小腦皆罹患腦癌。她接受了4次手術與化療,整個療程直到2023年8月才完成。期間她總共住院6個月,其中有9週在加護病房度過。
由於沒有健保,她的醫療費用高得驚人,共計新台幣226萬元。 (相關報導: 台灣陷入「生不如死」境地!3類房受衝擊,以後沒人要也租不出去 | 更多文章 )
關愛之家資深督導郭立凱說,莫札病情危急,他們成功說服移民署透過專案給她居留證,並開特例,讓她納入健保,健保署也認定莫札為重大傷病,龐大的醫療費才得以減免或退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