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等得更晚、幅度更小、次數更少的降息─聯準會的好壞消息

2025-06-28 07:10
從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發言看出降息要等得更晚、幅度更小、次數更少。(AP)

上周美國聯準會召開利率會議同時帶來了好消息與壞消息,但綜合而言,搭配中東情勢變化,對市場而言,結論就是「壞消息」:降息要等更久、幅度更小、次數更少了。

從川普的關稅戰開打後,川普就一直施壓降息;他認為通膨已得到控制,利率維持4.3%的高點只是無謂的推高了聯邦融資成本,聯準會應該向歐洲央行看齊馬上降息。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也極盡羞辱之能事,他說:「坦率地說,美聯儲有個蠢材」,「他在讓國家付出巨大代價」。

這次會議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在川普再三施壓甚至不惜威脅更換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來要求啟動降息之後,利率不變的決議顯示聯準會「挺住」,仍能維持其獨立自主、不受政治干擾、不讓政客「指指點點」的超然地位,這當然可算是好消息。

維持住貨幣政策的獨立、專業有利於金融市場,這已經是金融界的共識,因此,縱然市場是期盼降息早日成真,但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不受川普要脅降息,仍是值得肯定,無論對聯準會或是對金融市場都是好事。

但除此之外,大概都是壞消息了。一個是通膨蹤跡仍在,縱然5月份新的通膨數據2.4%較預期低,但卻比4月的2.3%略高,更且川普的關稅戰仍持續,現在又再增加一個中東戰火對能源價格的影響,這些因素可都不利於通膨的繼續下降。

而聯準會顯然也對未來通膨的情勢不甚樂觀,雖然在最新聲明中,聯準會認為失業率仍處低點、就業市場表現穩健,但卻也承認通膨依然偏高、更且預期將進一步升溫;因此把今年通膨預測值從2.7%上調至3%。與此同時,更讓人擔心的是:聯準會把經濟成長率從1.7%下修至1.4%。通膨走高成長減低,這已經有一點「停滯性通膨」味道了。

這些預測數據本身是壞消息,其意涵是降息時間會延後同時變少,這也是壞消息:多數市場人士已不再認為7月會降息,最快也是9月;而決策官員中,認為今年根本不會降息的人數,更從3月的4位增加為7位。

不過,更讓外界擔心的是,在川普連番反覆變動的關稅戰與各種政策影響下,連聯準會都無法掌控與預測未來的經濟走勢。在葛林斯潘時代,葛老充份掌控經濟數據與經濟運行,曾實現過中央銀行家難以追求的「軟著陸」,呵護與引導所謂的「新經濟」,聯準會曾被視為在經濟方面,掌控了更多外界不知的數據與資訊、幾近「全知全能」的機構。

但現在鮑威爾在記者會中說出:「我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我們必須對自身預測能力保持謙遜」,顯然承認聯準會已經難以掌控經濟情勢與風險,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川普的關稅戰引起,他說:「我們覺得今年夏季我們會了解到大量關於關稅的新資訊」。

川普的關稅戰確實被所有經濟智庫視為今年全球最大的經濟變數與風險,因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與唯一超強,關稅戰帶來的衝擊不僅僅是關稅的增加、通膨是否上揚、經濟與貿易是否被拉低等影響而已,更深遠的影響是其可能改變與重塑全球貿易格局、逼迫供應鏈重組、並讓全球化倒退。

此外,川普政策的反覆改變、隨時有心血來潮的政策,更增加外界對政策影響預測的難度,唯一肯定的是:川普的關稅戰會讓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成長減緩,貿易量降低。

4月初川普公布對等關稅後IMF(國際貨幣基金)公布「更新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就大幅下修全球與主要經濟體成長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由原先的 3.3%下修至 2.8%明年也調降至 3%,雙雙創下新冠疫情以來最低水準,更是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的第二差表現。始作俑者的美國今年成長率預測也由2.7%下修為1.8%,通膨由2%預測值調高為3% (相關報導: 美國經濟撐不住了?陳鳳馨曝3大風險指標:聯準會也不知該降息還升息 更多文章

原本這種經濟基本情勢,偏向鷹派的鮑威爾就會放慢降息腳步、多觀察後再決定,現在又來一個中東戰火,以色列攻擊伊朗、美國加入攻擊行列,不論未來走勢與發展,原油價格飆漲再難避免,聯準會的降息更有得等,會來得更晚、幅度更小、次數變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