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當地時間6月22日凌晨,美軍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發動打擊,包括福爾多(Fordow)、納坦茲(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美國總統川普稱,打擊「非常成功」,所有美軍飛機現已撤離伊朗領空。
路透社在分析報導中指出,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打擊,讓川普做了一件他長期以來誓言要避免的事情,即對重大的外國戰爭進行軍事干預。
美國這次戲劇性的打擊,包括瞄准伊朗地下深處戒備最森嚴的核設施,標志著川普兩屆總統任期內最大的外交政策賭注,也是一場充滿風險和未知數的豪賭。
分析人士表示,川普堅稱伊朗必須立即實現和平,否則將面臨進一步的襲擊。不過美國的軍事干預可能會激怒德黑蘭,迫使其采取報復行動,例如關閉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動脈荷莫茲海峽(Hormuz Strait)、襲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及盟友、加強對以色列的飛彈攻擊,以及啟動代理組織,對抗美國和以色列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此類舉動可能會升級為一場比川普預想的更廣泛、更持久的沖突,讓人聯想到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進行的「持久的戰爭」。川普曾嘲笑這些戰爭「愚蠢」,並承諾永遠不會捲入其中。
在美國國務院任職25年期間曾擔任阿以關系顧問的亞倫·戴維·米勒(Aaron David Miller)指出,「伊朗的軍事能力已被嚴重削弱,但他們有各種不對稱的應對方式……這不會很快結束。」
路透社報導指出,在周六(21日)晚間宣布轟炸之前,川普一直在威脅采取軍事行動和呼籲重啟談判以說服伊朗達成協議以拆除其核計劃之間搖擺不定。
白宮一位高級官員表示,川普一旦確信德黑蘭無意達成核協議,便認定打擊是「正確的選擇」。
這位官員表示,川普是在確認「成功概率很高」後才批准了打擊行動。這一決定是在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和軍事設施一周多之後做出的,為美國可能發動致命一擊鋪平了道路。
核威脅依然存在
川普誇贊此次襲擊的「巨大成功」,稱對包括福爾多在內的伊朗主要核設施使用了「鑽地彈」。但一些專家認為,盡管伊朗的核計劃可能已受挫多年,但威脅可能遠未結束。
伊朗否認尋求核武器,稱其計劃純粹用於和平目的。
「從長遠來看,軍事行動可能會迫使伊朗認定核武器是威懾的必要手段,同時伊朗人會認為華盛頓對外交途徑不感興趣。」總部位於美國倡導軍控立法的無黨派組織軍控協會(the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單靠軍事打擊無法摧毀伊朗已掌握的豐富核知識。打擊將阻礙伊朗的核計劃,但代價是增強德黑蘭重建敏感核活動的決心。」該組織表示。
在美國發動襲擊後不久,伊朗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讓步的意願。
伊朗原子能組織表示,不會允許其「民族工業」的發展受到阻礙。伊朗國家電視台評論員表示,該地區的每一位美國公民或軍人現在都將成為合法目標。
周日(22日)凌晨,伊朗外交部發表聲明,警告稱德黑蘭「認為有權全力抵抗美國的軍事侵略」。 (相關報導: 美軍轟炸伊朗引爆通膨危機!分析師警告「油價恐飆破100美元」,投資人轉向避險資產 | 更多文章 )
政權更迭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德黑蘭采取重大報復行動或研製核武器,川普政府可能會被迫尋求在伊朗實現「政權更迭」。川普政府此前曾否認其有任何推翻伊朗領導層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