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天價關稅期限將至!東南亞各國「剉咧等」,爭相奉上波音客機、黃豆、能源大單安撫美國

2025-07-04 08:00
2023年5月,第42屆東協峰會在印尼舉行。(美聯社)
目錄

從購買數十架波音(Boeing)飛機,到同意進口更多美國基改黃豆,東南亞各國眼看「談判期限」一步步到來,可他們多半都還未完成和美國的貿易談判,一旦未能達成新的協議,就得吞下那名為「對等」的高額關稅,為了不讓自家產業和經濟就此受重傷,各國代表被迫端出多種大單,希望藉此討得川普(Donald Trump)本人歡心,進而獲得寶貴的暫緩研長時間。

在整個東南亞範圍內,截至3日為止,目前只有越南成功與華府達成協議,成功躲過原先46%的天價關稅,按照川普的說法,美國將對來自越南的進口商品,課徵20%關稅,對經由越南轉運進入美國的商品,則課徵40%關稅。然而要想達成這份協議,越南政府同時端出採購計畫,主動表態願意多購買波音客機、油氣能源和多種農產品,藉此縮小美越之間的龐大貿易逆差。

其實很早就被美國針對的越南,早就進行超前部署,在4月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之前,越南就主動調降多項美國產品進口關稅,包括液化天然氣(LNG)與汽車,同時也同意讓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服務進入越南。

甚至「對症下藥」,加速推動由川普集團(Trump Organization)主導,一筆位於河內附近、總投資高達15億美元(約新台幣434億元)的高爾夫度假村與豪華住宅項目。同時還邀請川普次子艾瑞克(Eric Trump)造訪胡志明市,為另一個開發案尋找地點。

2025年4月30日,越南胡志明市舉行的慶祝越戰結束50週年的煙火。(美聯社)
2025年4月30日,越南胡志明市舉行的慶祝越戰結束50週年的煙火。(美聯社)

那麼其他東南亞國家,目前又該如何面對?

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朗卡(Airlangga Hartarto)表示,該國在6月13日已對川普提交正式提案。為了說服華府消除目前高達32%的關稅,雅加達主動提議,要加碼採購更多美國天然氣、石油、黃豆與小麥,同時邀請美國企業前來,投資該國的關鍵礦產與電動車供應鏈項目。

這筆擴大採購的金額高達340億美元(約新台幣9844億元),當中大約有155億美元(約新台幣4488億元),將用於能源與農產品進口。另外,印尼國營航空公司印尼航空(Garuda Indonesia)也與波音洽談、加碼採購最多75架新飛機。

2025年5月6日,一位女性站在印尼雅加達印尼證券交易所內,螢幕上顯示著股票價格。(美聯社)
2025年5月6日,一位女性站在印尼雅加達印尼證券交易所內,螢幕上顯示著股票價格。(美聯社)

鄰居馬來西亞面對的關稅威脅相對較低,他們被歸入24%區域,但吉隆坡同樣承諾華府,未來將增加美國液化天然氣與農產品進口量,以此縮小雙邊貿易逆差。對美談判首席代表東姑查夫魯(Tengku Zafrul Aziz)上週告訴《日經亞洲》,馬來西亞和美國談判中,優先處理的項目包含半導體和棕櫚油,也希望能和美國簽署雙邊貿易協議。

事實上,作為今年東協(ASEAN)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現任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曾建議川普,召開「美國—東協高峰會」,緩和貿易緊張局勢。希望透過整合鄰居意見,高舉「東協一致立場」方式來因應關稅危機,但最終並未獲得多數成員國支持。 (相關報導: 從46%關稅降到20%!川普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一招防止中國「洗產地」行為 更多文章

面對安華這個看似天馬行空的提議,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商學院教授勞倫斯(Lawrence Loh)表示,東協各國與美國的貿易逆差,各自情況的差異極大,要想形成統一立場幾乎不可能,「現實情況是,各國最終只能獨自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條件。而在東協成員當中,如今看來最麻煩的一國,恐怕會是再次捲入政治風暴漩渦的泰國。」

2025年5月26日,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及其夫人在吉隆坡舉行的東協峰會晚宴前,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合影。(美聯社)
2025年5月26日,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及其夫人在吉隆坡舉行的東協峰會晚宴前,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合影。(美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OSZ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