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實業向來擁有「幸福企業」的美稱,從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創立奇美以來,該公司始終秉持將員工「當人才,而不是當人力」的原則在照顧員工,數十年優良傳統精神不變。然而,在企業經營手法及產品方向方面,奇美又勇於突破傳統窠臼,與新趨勢迅速接軌。融合傳統美好與現代思維,致力完善企業經營及社會責任,奇美實業為臺灣產業樹立良好典範。
「讓幸福充滿世上每個角落」,是奇美實業成立以來的核心目標。肩負起世界公民的義務,透過兼具創新、節能與環保特性的材料,以及計畫周全的社會回饋作為,以盡責的心態與實際行動為社會大眾的福祉盡一份心力。
此外,許文龍董事長設立了奇美醫院及奇美博物館,把一生典藏都無私奉獻給台灣社會,讓更多民眾可以欣賞藝術品。本案例將探討許文龍董事長,如何將奇美實業打造成最具代表性的幸福企業,並且無私率先實施週休二日、讓員工入股等措施,深入了解許文龍董事長是如何有效領導與管理奇美實業。
案例討論1-1-2:做生意,你要懂得分享利益-奇美許文龍董事長
「台灣需要的是『實學』,不是『虛學』,所以奇美才叫『實業』。打開電視新聞,出現的那些都是『虛』的人。」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強調「實學」的重要性,這指的是結合實際的學習和實務經驗,而不僅僅是紙上談兵的虛應。他以奇美實業為例,強調實際的產業實力,同時也提醒我們,當我們追求成功時,必須站在實際的基礎上,注重實質成果而非虛幻的表面。
看電視新聞時,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一些「虛」的人物,可能是言之空泛、缺乏實際行動,或只在表面上追求光鮮亮麗的形象。這也讓我們反思,現代社會中是否過度追求表面的成功,而忽略了實質內涵,因此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我們或許需要重新思考許文龍董事長的價值觀,重拾實質的價值觀念,並融入日常生活和事業中。
許文龍董事長在經營奇美企業時,強調企業中的人際關係和工作態度,期望員工在工作中能夠歡喜,在退休時仍能歡喜離開。這種理念讓我們看到一個企業家對於員工幸福感的追求,也揭示一種輕鬆愉快的工作氛圍。企業與員工之間是一種緣,這種緣不僅僅是雇傭關係,更是一種共同成長、相互尊重的羈絆。這樣的觀點使企業營造出一種快樂的氛圍,同時也要求員工珍惜這份緣分,使之更有價值。
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當經營者面臨選擇題時,許文龍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念:「不僅僅追求金錢,而是要追求幸福第一。」這種思維轉變突顯了企業家的人文關懷,將企業的成功與員工的幸福緊密相連。這也呼應了一種更全面的成功觀,企業不僅在經濟層面取得成功,更要在人文層面實現共融共榮。
好的領導者,是幸福環境的塑造者,並且落實「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制度」,把公司的重要職位交給專業人才來負責,因此許文龍董事長的經營理念,展現出以人為本的管理風格,注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追求利益的公平分配,並給予員工未來發展的機會,這樣平衡領導與管理的經營理念,不僅有助於公司的長期穩健發展,也為員工提供更多幸福和安全感。
許文龍董事長是真正透過感性的鼓勵及提供公司的願景,整合相關部門不一致及衝突的意見,降低彼此間的衝突並提高共識,共同為組織的目標合作及前進,所以許文龍董事長除了是有遠見的管理者,更是給員工舞台及照顧員工的好領導者,值得我們後人學習與緬懷。
作者介紹|劉教授
現為中原大學國貿系助理教授,中央大學財金所碩士、中原大學商學博士財務組
學術專業及研究發表多為風險管理、金融機構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及不動產專題等研究。除研究外,更屢次受邀到學術團體、政府機構、上市櫃公司、雜誌社及公、私立醫院發表專題演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橙實文化(原標題:高效領導:透過7個關鍵策略,教你如何帶人又帶心) (相關報導: 會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職場上3大溝通地雷千萬別犯,說話教練3招秒化解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